phpstudy开启网站Apache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并按日期划分创建

phpstudy2016教程11,28225

1、配置网站访问Apache访问日志

(1)开启通用日志功能

点击“其他选项菜单-打开配置文件-httpd-conf”,打开httpd.conf配置文件,第299行

  1. ##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mon

去掉前边的 # ,并重启apache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说明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展开收缩
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通用日志格式(Common Log Format) ,这是一个典型的记录格式: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1.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2.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2)开启组合日志功能

如果您更喜欢具有访问、代理和引用信息(组合日志文件格式)的日志文件,即希望获得更多的用户的访问信息,则可以修改第305行: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1. #CustomLog "logs/access.log" combined

去掉前边的 # ,并重启apache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说明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展开收缩
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组合日志格式(Combined Log Format) 形式如下:文章源自SEO视频网-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

  1.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2. CustomLog log/access_log combined

组合日志格式与通用日志格式类似,但是多了两个 %{header}i 项

其中,多出来的项是:

  • "Referer"请求头,"http://www.seoshipin.cn/" (\"%{Referer}i\") 。此项指明了该请求是被从哪个网页提交过来的,这个网页应该包含有/apache_pb.gif或者其连接。
  • "User-Agent"请求头,"Mozilla/4.08

    (Win98; I ;Nav)" (\"%{User-agent}i\")。此项是客户端提供的浏览器识别信息。

(3)开启网站Apache日志并且按照日期划分创建【推荐】

操作步骤:点击“其他选项菜单-打开配置文件-httpd-conf”,打开httpd.conf配置文件,修改成下图所示,然后重启apache

phpstudy网站访问日志文件的位置实际上是一个配置选项。如果我们检查httpd.conf配置文件,可以看到该文件中有如下这行内容:CustomLog /usr/local/apache/logs/access_log common

  1.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_%Y_%m_%d.log 86400" combined

至此,网站Apache访问日志开启成功并且按照日期划分。

  • %Y%m%d,即年月日,注意%Y大写
  • -l(小写的L),表示使用本地时间;86400就是一天的时间
  • 日志默认存放目录:D:\phpStudy\Apache\logs

phpstudy开启网站Apache日志并且按照日期划分创建

它会打开一个命令行窗口一直守护着,关不掉的。而且你也可以把带日期的日志文件删掉,然后关掉这个命令窗口。命令窗口关掉以后会自己再启动起来,这时候再访问就会生成新的日志文件。#是注释符号,前边有#那么这一行命令就不会起作用的。

(4)其他命令

# 限制访问日志文件为 1M

  1.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Y-%m-%d.log 1M" common

# 每天生成一个访问日志文件

  1. Custom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access-%Y-%m-%d.log 86400" common
注意

对于版本较早的Apache服务器,这行内容可能略有不同。它使用的可能不是CustomLog指令,而是TransferLog指令。如果你的服务器属于这类情况,建议你尽可能地早日升级服务器。CustomLog指令指定了保存日志文件的具体位置以及日志的格式。CustomLog指令中的路径是日志文件的路径。注意,由于日志文件是由HTTP用户打开的(用User指令指定),因此必须注意这个路径要有安全保证,防止该文件被随意改写。

(5)多个网站如何区分日志(暂未测试~~)

为每一个虚拟主机分别指定日志文件时,我们只需在每个VirtualHost区域指定该主机的日志文件(即每个站点都需要写一段以下的命令,路径根据实际情况修改):

第一步:首先打开apache的配置文件:httpd.conf,在底部加上:

  1. DocumentRoot C:/phpStudy/WWW/wordpress
  2. ServerAdmin admin@abc.com
  3. ServerName abc.com
  4. ServerAlias www.abc.com su001.abc.com sub002.abc.com
  5. ErrorLog C:/phpStudy/WWW/wordpress/logs/error.log
  6. CustomLog C:/phpStudy/WWW/wordpress/logs/access.log common
  7. Directory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index.shtml index.shtm index.pl

说明:

DocumentRoot C:/phpStudy/WWW/wordpress (网站根目录路径,我是在原本的WWW目录下创建了wordpress文件夹作为网站的根目录,phpstudy在Windows服务器上建立多个站点

ServerAdmin admin@abc.com (管理员邮箱)

ServerName abc.com (域名)

ServerAlias www.abc.com su001.abc.com sub002.abc.com (别名,二级域名)

ErrorLog C:/phpStudy/WWW/wordpress/logs/error.log (错误日志)

CustomLog C:/phpStudy/WWW/wordpress/logs/access.log common (网站日志)

Directory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index.php index.shtml index.shtm index.pl

如果在改到这里直接重启apache服务器(service httpd restart)会造成"httpd is down,trying to start."

第二步:该站点根目录下建立logs文件夹,如:我的网站根目录是C:/phpStudy/WWW/wordpress,那么,就是在此目录下创建logs文件夹

第三步:赋予apache组apache用户所有者权限,即给上一步中创建的log文件夹设置权限777

第四步:重启apache服务器

 

2、配置Apache错误日志

(1)仅开启Apache错误日志

点击“其他选项菜单-打开配置文件-httpd-conf”,打开httpd.conf配置文件,第269行

  1. #ErrorLog "logs/error.log"

把前边的 # 去掉并重启Apache。

(2)其他命令

# 限制错误日志文件为 1M

  1.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error-%Y-%m-%d.log 1M"

# 每天生成一个错误日志文件

  1. ErrorLog "|bin/rotatelogs.exe -l logs/error-%Y-%m-%d.log 86400"

 

相关知识:

Apache的LogFormat中的参数说明

展开收缩

在httpd.conf里可以看到一行这样的配置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mon 的日志记录格式

请求本身的情况将通过在格式字符串中放置各种"%"转义符的方法来记录,它们在写入日志文件时,根据下表的定义进行转换:

%a 远端IP地址

%A 本机IP地址

%B 除HTTP头以外传送的字节数

%b 以CLF格式显示的除HTTP头以外传送的字节数,也就是当没有字节传送时显示’-’而不是0。

%{Foobar}C 在请求中传送给服务端的cookieFoobar的内容。

%D 服务器处理本请求所用时间,以微为单位。

%{FOOBAR}e 环境变量FOOBAR的值

%f 文件名

%h 远端主机

%H 请求使用的协议

%{Foobar}i 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头Foobar:的内容。

%l 远端登录名(由identd而来,如果支持的话),除非IdentityCheck设为"On",否则将得到一个"-"。

%m 请求的方法

%{Foobar}n 来自另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

%{Foobar}o 应答头Foobar:的内容。

%p 服务器服务于该请求的标准端口。

%P 为本请求提供服务的子进程的PID。

%{format}P 服务于该请求的PID或TID(线程ID),format的取值范围为:pid和tid(2.0.46及以后版本)以及hextid(需要 APR1.2.0及以上版本)

%q 查询字符串(若存在则由一个"?"引导,否则返回空串)

%r 请求的第一行

%s 状态。对于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个状态指的是原始请求的状态,—%>s则指的是最后请求的状态。

%t 时间,用普通日志时间格式(标准英语格式)

%{format}t 时间,用strftime(3)指定的格式表示的时间。(默认情况下按本地化格式)

%T 处理完请求所花时间,以秒为单位。

%u 远程用户名(根据验证信息而来;如果返回status(%s)为401,可能是假的)

%U 请求的URL路径,不包含查询字符串。

%v 对该请求提供服务的标准ServerName。

%V 根据UseCanonicalName指令设定的服务器名称。

%X 请求完成时的连接状态:X= 连接在应答完成前中断。

+= 应答传送完后继续保持连接。

-= 应答传送完后关闭连接。

(在1.3以后的版本中,这个指令是%c,但这样就和过去的SSL语法:%{var}c冲突了)

%I 接收的字节数,包括请求头的数据,并且不能为零。要使用这个指令你必须启用mod_logio模块。

%O 发送的字节数,包括请求头的数据,并且不能为零。要使用这个指令你必须启用mod_logio模块。

修饰符

可以紧跟在"%"后面加上一个逗号分隔的状态码列表来限制记录的条目。例如,"@0,501{User-agent}i" 只记录状态码400和501发生时的User-agent头内容;不满足条件时用"-"代替。状态码前还可以加上"!"前缀表示否 定,"%!200,304,302{Referer}i"记录所有不同于200,304,302的状态码发生时的Referer头内容。

"<"和">"修饰符可以用来指定对于已被内部重定向的请求是选择原始的请求还是选择最终的请求。默认情况下,%s, %U, %T, %D, %r 使用原始请求,而所有其他格式串则选择最终请求。例如,%>s 可以用于记录请求的最终状态,而 %<u 则记录一个已经被内部重定向到非认证资源的请求的原始认证用户。

示例

一些常见的格式串:

通用日志格式(CLF)

"%h %l %u %t /"%r/" %>s %b"

带虚拟主机的通用日志格式

"%v %h %l %u %t /"%r/" %>s %b"

NCSA扩展/组合日志格式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Referer日志格式

"%{Referer}i -> %U"

Agent(Browser)日志格式

"%{User-agent}i"

高大全的日志格式:

LogFormat "%{x-forwarded-for}i %l %u %t \"%r\" %>s %b \"%{Referer}i\" \"%{Cookie}i\" \"%{User-Agent}i\" \"%{Content-Length}i\""

推荐配置:httpd.conf

<IfModule log_config_module>

   #

   # The following directives define some format nicknames for use with

   # a CustomLog directive (see below).

   #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ntent-Length}i\"" combined

   LogFormat "%{x-forwarded-for}i %l %u %t \"%r\" %>s %b \"%{Referer}i\" \"%{Cookie}i\" \"%{User-Agent}i\" \"%{Content-Length}i\"" combined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common

   LogFormat "%{x-forwarded-for}i %l %u %t \"%r\" %>s %b \"%{Referer}i\" \"%{Cookie}i\" \"%{User-Agent}i\" \"%{Content-Length}i\"" common

   <IfModule logio_module>

     # You need to enable mod_logio.c to use %I and %O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I %O" combinedio

   </IfModule>

   #

   # The location and format of the access logfile (Common Logfile Format).

   # If you do not define any access logfiles within a <VirtualHost>

   # container, they will be logged here.  Contrariwise, if you *do*

   # define per-<VirtualHost> access logfiles, transactions will be

   # logged therein and *not* in this file.

   #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mon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bined

   #

   # If you prefer a logfile with access, agent, and referer information

   # (Combined Logfile Format) you can use the following directive.

   #

   #CustomLog "logs/access_log" combined

</IfModule>

 

99%的人还看过:

全套phpstudy教程

 

 
  • 本文由 潮涌SEO 发表于 2018年2月23日 11:46: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seoshipin.cn/jianzhan/phpstudy/2172.html